西溪書屋夜話錄 治肝卅法

西溪書屋夜話錄 治肝卅法 
王旭高

肝氣、肝風、肝火,三者同出異名。其中侮脾乘胃,沖心犯肺,挾寒挾痰,本虛標實,種種不同,故肝病最雜而治法最廣,姑錄大略於下。
肝氣證治 一法曰:疏肝理氣。如肝氣自鬱於本經,兩脅氣脹或痛者,宜疏肝,香附、郁金、蘇梗、青皮、橘葉之屬。兼寒,加吳萸;兼熱,加丹皮、山梔;兼痰,加半夏、茯苓。 一法曰:疏肝通絡。如疏肝不應,營氣痺窒,絡脈瘀阻,兼通血絡,如旋復、新絳、歸須、桃仁、澤蘭葉等。 一法曰:柔肝。如肝氣脹甚,疏之更甚者,當柔肝,當歸、杞子、柏子仁、牛膝。兼熱,加天冬、生地;兼寒,加蓯蓉、肉桂。 一法曰:緩肝。如肝氣甚而中氣虛者,當緩肝,炙草、白芍、大棗、橘餅、淮小麥。 一法曰:培土洩木。肝氣乘脾,脘腹脹痛,六君子湯加吳茱萸、白芍、木香。即培土洩木之法也。(溫中疏木,黃玉楸慣用此法。) 一法曰:洩肝和胃。肝氣乘胃,(即肝木乘土)脘痛嘔酸,二陳加左金丸,或白蔻、金鈴子。即洩肝和胃之法也。 一法曰:洩肝。如肝氣上衝於心,熱厥心痛,宜洩肝,金鈴、延胡、吳萸、川連。兼寒,去川連,加椒、桂;寒熱俱有者,仍入川連,或再加白芍。蓋苦、辛、酸三者,為洩肝之主法也。 一法曰:抑肝。肝氣上衝於肺,猝得脅痛,暴上氣而喘,宜抑肝,如吳萸汁炒桑皮、蘇梗、杏仁、橘紅之屬。 一法曰:散肝。「木郁則達之」,逍遙散是也。「肝欲散,急食辛以散之」,即散肝是也。
肝風證治 肝風一證,雖多上冒巔頂,亦能旁走四肢。上冒者,陽亢居多。旁走者,血虛為多。然內風多從火出,氣有餘便是火,余故曰肝氣、肝風、肝火,三者同出異名,但為病不同,治法亦異耳。 一法曰:熄風和陽。如肝風初起,頭目昏眩,用熄風和陽法,羚羊、丹皮、甘菊、鉤鉤、決明、白蒺藜、即涼肝是也。 一法曰:熄風潛陽。如熄風和陽不效,當以熄風潛陽,如牡蠣、生地、女貞子、玄參、白芍、菊花、阿膠。即滋肝是也。 一法曰:培土寧風。肝風上逆,中虛納少,宜滋陽明,洩厥陰,如人參、甘草、麥冬、白芍、甘菊、玉竹。即培土寧風法,亦即緩肝法也。 一法曰:養肝。如肝風走於四肢,經絡牽掣或麻者,宜養血熄風,生地、歸身、杞子、牛膝、天麻、制首烏、三角胡麻。即養肝也。 一法曰:暖土以御寒風,如《金匱》近效白朮附子湯,治風虛頭重眩苦極,不知食味。是暖土以御寒風之法。此非治肝,實補中也。 一法曰:平肝。金鈴、蒺藜、鉤鉤、橘葉。 一法曰:搜肝。外此有搜風一法。凡人必先有內風而後外風,亦有外風引動內風者,故肝風門中,每多夾雜,則搜風之藥,亦當引用也,如天麻、羌活、獨活、薄荷、蔓荊子、防風、荊芥、殭蠶、蠶蛻、白附子。
肝火證治 肝火燔灼,遊行於三焦,一身上下內外皆能為病,難以枚舉。如目紅顴赤,痙厥狂躁,淋秘瘡瘍,善饑煩渴,嘔吐不寐,上下血溢皆是。 一法曰:清肝。如羚羊、丹皮、黑梔、黃芩、竹葉、連翹、夏枯草。 一法曰:瀉肝。如龍膽瀉肝湯、瀉青丸、當歸龍薈丸之類。 一法曰:清金製木。肝火上炎,清之不已,當制肝,乃清金以制木火之亢逆也,如沙參、麥冬、石斛、枇杷葉、天冬、玉竹、石決明。 一法曰:瀉子。如肝火實者,兼瀉心,如甘草、黃連。乃「實則瀉其子」也。 一法曰:補母。如水虧而肝火盛,清之不應,當益腎水,乃「虛則補母」之法,如六味丸、大補陰丸之類。亦乙癸同源之義也。 一法曰:化肝。景岳治鬱怒傷肝,氣逆動火,煩熱脅痛,脹滿動血等證,用青皮、陳皮、丹皮、山梔、芍葯、澤瀉、貝母,方名化肝煎。是清化肝經之鬱火也。
肝寒肝虛等證治 一法曰:溫肝。如肝有寒,嘔酸上氣,宜溫肝,肉桂、吳萸、蜀椒。如兼中虛胃寒,加人參、乾薑,即大建中湯法也。 一法曰:補肝。如制首烏、菟絲子、杞子、棗仁、萸肉、脂麻、沙苑蒺藜。 一法曰:鎮肝。如石決明、牡蠣、龍骨、龍齒、金箔、青鉛、代赭石、磁石之類。 一法曰:斂肝。如烏梅、白芍、木瓜。 此三法,無論肝氣、肝風、肝火,相其機宜,皆可用之。 一法曰:補肝陰。地黃、白芍、烏梅。 一法曰:補肝陽。肉桂、川椒、蓯蓉。 一法曰:補肝血。當歸、川斷、牛膝、川芎。 一法曰:補肝氣。天麻、白朮、菊花、生薑、細辛、杜仲、羊肝。